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,中国摄影出版社系列讲座第二讲——“互联网时代的影像文化新特征”于今天下午开讲。《都市快报》摄影部主任傅拥军,当代艺术批评家杜曦云和艺术家、得色影汇联合创始人博尚,三位大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,就互联网背景下影像文化呈现出的新特征,与观众一起谈影论道. 傅拥军:那些用手机拍照的家伙 三年前,我们创办了快拍快拍网,今天,在快拍快拍这一平台上,发生了许多与手机摄影相关的精彩故事。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,特别是手机拍照功能的出现,使得越来越多的人,开始用手机拍摄、分享照片。这些拍客将自己日常生活的点滴瞬间、感人场景,分享给身边的朋友、家人。有很多的年轻人参与到“快拍快拍”这个平台,将生活中碰到的问题、关注的事件、正在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,并与大家分享。 杜曦云、傅拥军、博尚 可以说,快拍快拍这一平台的出现,迎合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,影像的新特征,即快速、分享。新闻事件的现场,不再是专业摄影师的天下,很多普通民众,在现场充当了摄影记者的角色,专业记者不再是现场的“唯一”目击者。 除了普通民众,也有许多职业摄影师参与到这个平台,通过独特的视角,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、思考呈现出来,并与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。以一个小的视角,去看待世界,这也是我们创办快拍快拍的初衷,我们每周都会推出一个拍摄主题,很多人参与。手机摄影的发展空间非常大,相信在未来,会有更多可能性。 杜曦云: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民主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,就是简化人,反观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。1839年,摄影术的发明,使绘画在写实上的技术特权被剥夺了,艺术家转而表达自我的内心情感,自由地表达内心想要诉说的东西。这里要提到一位艺术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——杜尚,他展出的作品《小便池》,可以说颠覆了人们的艺术观,将人们从旧有的艺术观念中解放出来。他所传达的信息是,技巧并非最重要,作品中所表达的观念、思想才是最重要的,杜尚可以说开启了当代艺术的源头。艺术从此不再是少数艺术家的特权,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艺术中来,都可以做艺术,换句话说,生活本身就是艺术。 活动现场 近年来,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,我个人认为,是最具有民主意识的发明。民众可以在互联网上分享、获取各类信息,而在互联网技术发明之前,这些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。如今,人手一部手机,各种影像、信息在微博、微信等平台上迅速被分享出去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能与互联网发生关系,这一点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冲击相当巨大,具有革命性的意义。普通人的声音被传递、释放出来,信息的传播不再被传统媒体所垄断,安迪·沃霍尔的那句,“在未来,每个人都是十五分钟的明星”,可以说预示了今天互联网的现状。 博尚:《辗碎与生成》——艺术家手机摄影实验项目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,从今年7月份开始,我们邀请20位成熟的艺术家,包括姜健、莫毅、张晓、严明等人,每天上传9张作品,与普通受众分享、评论、互相点赞等等。 艺术家、得色影汇联合创始人博尚 互联网的发展,特别是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,使更多生活碎片化的东西被纳入进来,并且串联起来。我们在这个项目中,不设立明确的主题,参与的艺术家均以静态影像的方式呈现作品,艺术家根据自我需要确定拍摄主题。意在鼓励艺术家在规定时间内自由地发挥,这个项目也不是向公众传授手机摄影应该如何拍,而是探讨手机介质视觉表达和艺术表达的多种可能性。 手机作为一种超媒体,即个人全球化、媒体化思维的有机聚合的终端,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思考。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文化,手机和互联网的交叠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视界纵深。 摄影语言获得了极致的发挥,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化的互补和依存关系,摄影被推到了前台的位置。观看,作为一个日常的行为在手机的影像印证中得以放大,我们在用手机这一媒介进行创作的时候,将会对世界有一个全新的看法。 |
2020-03-22
2019-08-24
2016-07-19
2016-05-07
2016-05-02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