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论:最好的相机与最好的巿场

来自: 互联网 2013-6-30 19:16 1611 0 admin

「哪一部相机是最好的?」可能是个犯傻的问题,因为稍为有点经验的人都可能认同︰没有最好,只有最适合。因为不同的人就需要不同相机,有些人需要的是iPhone,有些人却需要Nikon D3,你说我这部光圈不够大,我说你这部太笨重,只会没完没了。

既然「每个人都必须买最适合自己的相机」是如此金科玉律,应该早就世界和平,又何来争议?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品牌之间往往定位重叠,这部机标榜专业,那部机也是标榜专业,怎样分?亲身经历,问过用Nikon的摄影师为甚么用Nikon,他说因为操控上较为人性化,然后转去问用Canon的摄影师为甚么用Canon,他的答案一模一样。是啊,世事就这么奇怪。

不过,这问题也可以透过实际评测与数据去比较和处理,真正关键的,我相信在於「自己」这个定义。

[attach]1423[/attach]

此话何解?原因在於买相机不同於买麵包,麵包就是即买即吃,想吃甚么就买甚么,是满足当下你的,但相机可不是即用即弃,你明天还会用,你可能下年还会用,相机是满足将来的你。但谁知道你将来会如何?你今天只是想拍摄日常生活、去旅行,但说不準你两年后就爱上拍摄雀鸟和月球,又或是喜欢微距和人像,天知道你会变成怎样的摄影发烧友?

所以很多人都强调相机的扩充性,即是有没有升级的空间,例如能不能换镜、能换甚么镜,就已经是大学问。所以争论还是永无休止的,要升级,升到甚么级?升哪一边的级?所以问题又回到基本步,「哪部相机是最好的?」也带出下一个问题,你会找谁给你答案,而人们找谁给答案,就直接影响甚么相机可以在巿场上脱颖而出,因此掌握谁能成为摄影上的意见领袖,将会是相机厂商一个重要课题。

一个人买东西会如何选择,这百年以来都是两大因素︰广告 vs 口碑,相机也不例外。即使我们坚持相机没有最好,只有最适合,但金钱有限,我们往往只能买一部。根据观察,以下是几个主流的方式︰

  • 单独看数据与评测,自行判断是否购买
  • 看网上热门摄影网站与讨论区,根据网上圈子的意见判断
  • 走进店舖边看边决定,然后被店员说服
  • 根据朋友间拍照片最靚 / 看上去最pro的那个意见

大概 (1) 并不很主流,因为这是非常高阶的方式,反而不少人会混合(1)和(2),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,就可做决定,这是「进阶者」的选项;而(3)、(4)则是比较「消费者」的做法。绕了这么一大个圈,想说甚么呢?有别於其他电器用具,例如雪柜,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听信广告及售货员的介绍,因为我们无从辨别出朋友之间谁是「雪柜专家」;但相机就不同了,互联网与数码相机就是天作之合,透过互联网、讨论区和各种社交平台,我们很容易能看出谁拍的照片比较好看,继而判断谁更懂得相机。

[attach]1424[/attach]

因为事实很清楚,一个人对电视机的评价只能在文字上,但唯独相机,可以实际在网上展示它的能力,也因此越来越多人依赖网上对相机的评论,也就是说,传统广告与消售手法在相机这个领域越来越比不上互联网的口碑。

换句话说,如果一部相机,希望打进「消费者」的圈子,其实就先要讨好「进阶者」,因为消费者到最后还是会问进阶者的意见 (也太容易问),而进阶者当然就根据他所想像的需要而回答。举个例,之前不少进阶者因为 sensor 的大小,不看好 Nikon 1,却喜欢 NEX,於是就相当直接地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,虽然消费者本来就不了解甚么 sensor 不 sensor,他们只喜欢听到一句︰「某型号拍的照片比较好啦。」就够了;又或者,因为进阶者都用某品牌拍照,而他们本来就比较擅於拍出好照片,所以消费者都会跟从买同一品牌。

这里并非想说哪部相机比较好,但在这个分享照片越来越容易的年代,我们身边的大师也越来越容易表现他们的能耐时,或许相机品牌的策略会大大转变,传统广告还有多大威力,实在值得观察。例如相机厂商们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,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策略呢?可惜我没有读巿场学,只好静静等待消量报告。

收藏
收藏
赞
分享
分享
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

请发表评论

关注抖音
阅读排行榜